隨著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,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在全球初露端倪。
這是一場基于智能化的產業革命,以巨大的需求規模做支撐,足夠多樣化的產業網絡節點為基礎,生產設施在社會中網狀分布,產能被多個商業主體共享,從而既能大規模生產、又能按需定制。最終將形成一個全新的、用新型互聯網技術連接的、輻射全球的新產業網絡,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,在整個社會形成智能化生產、個性化消費的新范式。
過去20年的發展,中國在消費互聯網領域,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絡,基本完成了消費端的數據化遷移。通過這一過程,我們積累了龐大的數字技術適用人群,有用新的信息技術對產業進行改造的經驗,以及行之有效的產業創新系統。把這個系統與中國多樣化的產業結構相結合,使新的智能化技術由消費端向產業端遷移,完成對供給端的改革改組和改造,將有助于推動產業范式的變遷完成。
工業互聯網是產業互聯網的一個子集,車間端的產業互聯,則是產業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,而不是起點。無論哪一種想法,最后都是要新的互聯網技術,對產業進行全面的改造,打通從原材料到用戶服務的全價值鏈,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產業活動的有效連接;這樣的連接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網絡協同,并實現決策上的數據智能。
因此,不僅僅是面對消費者的一端,也不僅僅是對企業的服務,更基礎的是企業的內部管理、業務流程在線化,也包括線下實體業務環節(制造加工、用戶服務)的數字化,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傳遞、活動協調與價值分配。無論哪一種方式,都必然重構現有的產業鏈、創造新的產業邏輯。
至于哪一種道路更有可能實現,業界有很多的討論甚至爭論,也有很多不同的實踐探索。在我們看來,中國市場需求規模大、差異化明顯,上面無論哪種路徑,都能找到試驗和應用的環境土壤。與其執拗于不同路徑之爭,莫如把問題交給市場,發揮市場主體的創造性和能動性,走出適合自己的升級之路。
現在是互聯網時代,誰要是不觸網,誰以后麻煩就大了。以前是工業大規模生產的時代,而現在企業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才能生存和發展。網絡的優越性在于它成本增加得比客戶數量要慢,而收益增加的比客戶數量要快,而且還快好多。
在傳統的行業里,我們看到的都是收益遞減,而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企業中,市場上可以呈現出非常難得的收益遞增現象,這對于企業和經濟來說,都是渴求的一種效益,即隨著企業規模經營的增加,收益不是遞減的,而是遞增的。
過去二十年,我們的企業家能將中國的消費互聯網規模做到全球第一,在未來的發展中,相信他們也能通過創新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發展,走出有中國市場特色的產業創新之路。